作者:朱新渝(一)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是在佛图关夜雨寺里写的吗?一千多年前的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秋,地处西南要地时属剑南道东川节度使治辖的渝州(重庆)城区,秋风瑟瑟,落叶飘洒,接连下了几天的秋雨还不见有一点儿停下来的迹象,依然淅淅沥沥不停地下着。这天夜已深了,城西佛图关山上破旧古庙里的一间房间里还透出灯火闪烁的亮光,一位廋削的中年男子倚坐在靠窗口的桌旁,桌上缭乱地散放着几册展开的书籍及信笺纸笔墨等物,男子尚无睡意,他若有所思地瞧着窗外的景物,外面万籁俱寂,惟有那不尽的雨水还滴答滴答地不停敲击着屋檐下的石阶,对过院落边的那口小池子里已经接满雨水而外溢了。
这位男子即是晚唐时期的著名大诗人李商隐,今夜他借宿在渝州佛图关的这座古寺里。此前一年的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李商隐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邀,前往节度使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出任慕府参军一职,并在那里任职生活了四年时光。唐时东川节度使统领今三台、中江、安岳、遂宁、重庆等四川盆地中东部地域,李商隐在任职幕府期间,传说中他到过渝州(重庆)地域,且登临了重庆佛图关。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约莫在公元813年即唐宪宗元和八年出生在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商隐自小聪慧,诗文书法俱佳,二十四岁时(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便高中进士,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后迁弘农县尉,可谓青春自得,前程远大。
他和当朝大臣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有很好的来往,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相互唱和,因此颇受令狐家知遇。就在李商隐进士及第后不久,其时担任泾原节度使的王茂元十分赏识他的才学人品,根据古时士医生家挑选乘龙快婿首选进士身世的民风,将心爱的女儿嫁与商隐为妻。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一时间,人生的两大快事都同时降临在他的身上了。正当李商隐准备大展平生理想做出一番大事业之时,殊不知他却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人生的夹缝之中。
原来此时的晚唐朝廷经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政治糜烂,宫内阉人擅权,各地方蕃镇盘据势力尾大不掉,朝中的大臣又结为朋党相互倾轧攻讦,而他就恰恰在不经意间卷入了当朝有名的牛(僧儒)李(德裕)党争的政治旋涡之中。因为令狐楚是属于牛党一派,而他的岳父王茂元恰又属于李德裕这一派,两派政见差别,势如水火一般。
令狐家因此认为李商隐这是叛逆了他们,只管商隐曾努力表明但终不为之体谅。而李德裕的这一边又鉴于商隐已往和令狐家的亲密关系也不认可他,他的岳父王茂元不久后又过世了,这样他就越发在政界中失去了依靠。
学识才气出众的李商隐自此备受倾轧,仕途崎岖,一生困窘而不得志。为生话所计,他不得不充当幕僚,先后辗转飘泊于徐州、汴州、长安、梓州等地,最后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约公元858年潸然病逝于出生地河南郑州荥阳,终年四十五岁。
李商隐诗句清丽蕴藉,意境璀璨,尤擅七律诗。他所写的七律诗险些首首都堪称绝妙好诗,对唐代七律诗的最后走向成熟巅峰作出了卓越的孝敬,人们将他和同时期的另一良好诗人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以媲美于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写了许多首“无题”诗,其中最有名最优美的当是那首“锦瑟”七律诗。传说瑟这种乐器在古代本有五十根弦,所以诗的起句即是“锦瑟无端五十弦”。
因为五十弦的瑟弹出的声音特别哀怨凄伤,黄帝的孙子泰帝听了心里很是难受,遂下令将五十弦瑟破开减半只留二十五弦,以让悲悼减半。唐代诗人钱起便写有“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的诗句。
这首诗的中间二联四句中他神奇地并用了四个古代传说的典故:“庄生晓梦”、“望帝春心”、“沧海月明”、“蓝田日暖”加以渲染。整首诗曲折迷离,情景融会,读来优美异常,体现出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境,让人欲罢不能,难怪后人将李商隐视为中国朦胧诗的鼻祖。李商隐在这首诗中究竟想表达什么,是自伤身世吗或是其它,一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
子女学习李商隐的这种诗风的诗人许多,被称之为“西昆体”,但艺术上都没有到达他的高度。金(朝)元(朝)之初的大诗人元好问据此写过“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两句诗,说的即是即或较李诗还要古老得多的《诗经》,经东汉学者郑玄笺注以后,后人读之便大致能够明确其意了。向来人们都喜欢读李商隐之诗,但却无人为此乐成笺注,以致诗人许多深蕴其中的庞大情感扑簌迷离不得其解。但优美的诗心诗意总是古今相通能够引发起人们心田强烈的共识的。
一千多年前李商隐写的这首诗的尾联二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其时已惘然。”今天我们再读之时,禁不住心田深处会呯然一动!这多象是说出了我们心中想说未说的话语啊,世间有太多太多的人事惆怅,其时只道是寻常,事后忆来果真是怅然若失,感伤不已!现在,窗外的夜雨依旧不停下着,栖身在佛图关夜雨寺里那冷寂的房间里,面临孤灯苦雨,李商隐不禁扼腕长叹,惆怅无比,潇潇夜雨窗前灯,人独坐,顾念谁?他想起了远在北方的家乡,想起了自己那飘泊不定的身世,越发忖量留在家乡贤惠的妻子。眼前好像泛起了妻子的倩影,四目相视间柔情万意。
自和爱妻联合以后,总是聚少离多,但伉俪间伉俪情深。他常在外飘泊羁旅,妻子却一直在家悉心照料家庭孩子,多愁善感的诗人不由差池妻子歉疚万分。前不久他收到了妻子的一封家信,妻子在信中关切他的身体生活,更希望他能够早日归家团聚。但身不由己的他羁绊于此巴山蜀水之间,那里容得他说走即走呢!念想到此李商隐禁不住勾魂摄魄,略加思索,文思泉涌,索性提笔铺开纸鸾翔凤翥,霎那间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夜雨寄北”七绝诗一挥而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何时能够回家,可是我确实不能够确定。
现在我在巴山,夜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秋池已经盛滿了雨水。什么时候我才气回抵家乡,和你一起坐在西窗下共剪灯烛,我们一起倾诉着巴山夜雨下这绵绵的忖量之情,那该多好啊!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一首小诗,却是构想巧妙,情深意长。其中先是在巴山夜雨中之景,却又恍然回到了家乡和妻子西窗下共诉衷情。
诗的二四两句中叠用了两个“巴山夜雨”,但一点都不显重复多余,反在跌宕起伏中意境越发深切,耐人寻味百读不厌,诗人那高明的艺术体现手法叫人拍案称绝。其实就在商隐写就这首诗的前几个月,他的妻子就已经在家乡病故了。古代消息闭塞,山长水远通讯尤为未便,不知道商隐其时知不知悉妻子病故的消息,也许他此时尚不知,他写这首诗即是要寄给远在北方家乡的妻子的,所以这首诗的诗名又称为“夜雨寄内”。
也许他其时已经知悉,是为了悼念爱妻而作此诗,情感特别真挚感人!固然另有另一说法是说他这首诗是写给远方的朋侪的,但仔细读了此诗后细思总觉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了。种种说法纷歧而论,正应了李商隐的诗向来总会有种种各样的解说一样,“独恨无人作郑笺”了。
自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诗写成并很快传诵开,人们无差池之赏誉有加,佛图关”夜宿夜雨寺卧听巴山夜雨”便成为了巴渝古十二景之一。现佛图关唐代的夜雨寺早已荡然无存,传说中厥后建于明代的夜雨寺亦无跡可寻。据《重庆文物总目》纪录: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佛图关又重建了夜雨寺,该寺“坐北朝南,悬山寺屋顶,中为抬梁式结构,两旁为穿斗式结构••••••”位于佛图关东门迎庆门内,寺内供奉有夜雨神像,至今尚存部门遗迹。
有感于此,笔者曾赋一拙七绝:高高屹立佛图关,两水奔流半岛环。夜雨渝州窗烛剪,千年古寺觅寻攀。(二)三国时蜀都护李严企图凿穿佛图关汇合长江嘉陵江水重庆城古名江州(巴郡)后又称渝州,明清时地属重庆府巴县。壮丽的长江嘉陵两水逶迤奔流而来,于南北东三面围绕渝州古城区(今重庆市渝中区),使之形成了一个三面临水仅西面得通陆路的狹长地形半岛,随后两江在半岛东端朝天门汇合后浩荡而去。
高高耸立的佛图关正好夹在两江之间渝中半岛的最狭窄处,位于西出重庆老城必经的陆路之上,阵势险峻,三面为崖,两水在侧,自古便有“四塞之险,甲于天下”之说。清乾隆时编《巴县志》纪录:“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浮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简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登临雄关,俯视两江碧玉如带,每当云雾四起,关若浮游于两江之间恰似浮图泛起,遂得关名。
极目远晀,山水楼桥,层层叠叠,江南江北美景一览无余,真个是“江水因山成曲折,雄关隨地作低平”,壮哉幽哉。关上现建有佛图关公园,入得园来,但见石崖连亘,门路萦回,林木葱郁,古跡甚多。遗存有唐宋明清以来各时期的石刻、佛像、佛洞、名人碑文若干,石壁上镌刻有现代书法大家赵朴初老“佛图雄关”四个苍劲大字,层峦滴翠间依稀可见“西枕双江”和“钦贤亭”二亭悠然屹立。
历史上流传有一则三国时期蜀都护李严企图凿通佛图关汇流长江嘉陵江的故事。李严字正方,河南南阳人,颇具才干,为蜀汉重臣。但陈寿在《三国志》中说他“性自矜高”,与人欠好互助。公元222年八月,蜀主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都督陆逊火烧连营大北,仓惶兵退夔州奉节白帝城。
次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四周永安宫,临终前召诸葛亮、李严二臣托孤,令亮主政,严领军,是为历史上有名的“永安托孤”。刘备死后,诸葛亮返成都主持朝政辅佐后主刘禅。李严衔命扼守渝州,以作夔州之西后卫,成都之东门户。早在春秋时期,重庆曾经是巴国的所在,公元前316年即周慎靓王五年,秦丞相张仪率军灭了巴国后开始修筑江州城(巴郡城),史称仪城,这是历史上有纪录的重庆建城之始。
李严驻军渝州时,为牢固城防,又对重庆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筑城,且在佛图关山顶上修建了城垣驻兵。惜乎年月久远,又经兵燹干戈,这两次筑城运动至今都没有留存下什么遗迹了。之前李严在出任犍为太守时,曾经凭据当地地形条件,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并修缮郡城一新,体现出很好的治理能力,致“吏民悦之”。于是李严来到渝州统兵后便发生了一个越发斗胆的想法:他踏勘了佛图关四周的地形情况之后,认为可以将佛图关一举凿通,让长江和嘉陵江在此汇合一处,这样便将渝州城的四面都环水了,在其时古代的作战情况下越发易守难攻了。
这个方案计划呈报到成都蜀汉朝庭后,引起了丞相诸葛亮很是大的疑心。诸葛亮想到李严的性格一直孤独不羁,在前还曾经提出过一个“裂土封侯”的主张,即想从益州划出五郡为巴州,由李严自己担任巴州牧。倘若此次果真让李严实现了凿山汇流这一计划,岂不是能让他在渝州坐大越发不平调遣了么!遂不允。
《巴县志》中纪录说:“汉李严欲凿此通流使全城如岛,诸葛武侯不行乃止。”这固然使得李严心田忿忿不平而对诸葛亮铭心镂骨。
公元231年春,诸葛亮发兵祁山北伐曹魏,李严卖力雄师后勤粮草供应,不巧适逢连日阴雨绵延,粮草因无法运输而供应不上。为制止被追责,李严谎称此时东吴欲发兵犯境,诸葛亮得报后恐首尾受敌而不得不退兵。但李严又奏报后主指责诸葛亮擅自退兵,直至诸葛亮查明真情后奏报后主,于是李严被贬废为庶民,徙梓潼郡。
公元234年,诸葛亮又一次北伐失利病逝五丈原,消息传来后李严激怒而死。无独占偶,十分有趣的是过了一千多年后的民国时期,1947年川军将领雄师阀杨森曾担任重庆市是非暂主政重庆。期间杨森竟也计划买通佛图关汇合两江,为此还举行了一些前期的勘察事情,测得北面的嘉陵江水位较南面的长江要高,计划于最窄处地方鹅项颈处动工,此地两江相距不外一千余米,凿通后嘉陵江水便可乘势汇入长江,但厥后因此工程量实在过于浩荡而不了了之。
巍巍佛图关,悠悠千古事。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代,其时的人们便发生了如此翻天复地的雄伟计划,且不说依据其时的生产力水平,以人力为主的施工技术气力究竟能不能够实现这一宏图,单是能够提出如此斗胆以致可以说是前卫的构想,便使人不能不钦佩有加,感伤古代庖感人民的伟大!倘若其时果真实现了这一构想,今日之山城重庆将会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江中之岛,那么她的生长历史她的秀丽面目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容貌呢?这不由人不浮想联翩而深深遐思啊!【作者简介】朱新渝(欣雨),退休前系铁路工程师,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热爱学习历史文化及古典诗词,有部文诗文作品揭晓。祖籍浙江海宁盐官,现居重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本文关键词:鸭脖yabo平台下载,巍巍,佛图,关,悠悠,千,古事,李商隐,、,李严
本文来源:鸭脖yabo平台-www.bjkz66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