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武汉市洪山南麓的宝通寺左侧,有一座开放式的公园,叫洪山公园。洪山公园总面积有9.97公顷,始建于上世纪50年月,距今已有近70年历史。
在洪山公园里,有一座从宋朝遗留下来的古代修建,叫无影塔,是武汉最古老的修建。无影塔绘画无影塔最初并非在洪山公园,原址位于兴福寺。兴福寺是一座千年古庙,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年间(552—554年),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
601年,晋安寺更名为兴福寺。这时候,兴福寺里还没有无影塔。1270年,官府对兴福寺举行重建时,在寺庙里修建了一座塔,这就是无影塔,又叫兴福寺塔。
无影塔无影塔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石塔,全部用石砖砌成,形状为平面八角形,高11.25米,直径4.25米。石塔的下部为石砌须弥座,塔身的四壁有4道假门,上面镌刻有佛像、菩萨、罗汉、天王、力士、供养人等作为装饰。无影塔一共有七层,象征“七级浮屠”。
第一、三、五、七层的外壁设有小龛。其中,第一层南面小龛的左侧刻有“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字样,右侧刻有“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佛日知事僧宗杰题”字样。
这清楚地纪录了修建无影塔的准确时间,是南宋咸淳六年,即1270年。洪山公园屈指一算,距今恰好750年。
这意味着,无影塔是武汉最古老的古修建。这座塔为什么叫无影塔?《江夏县志》纪录:“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高不三尺,逐日返照略不见影,藏骨名不知谁何也。”这是说,无论太阳在那边,这座石塔的身后均无影子。另一种说规则是,在每年冬至这天,到了中午时分,这座石塔便会没有影子。
宋朝为什会修建这座无影塔?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武昌的城内外,有一座蛇山从南到北穿城而过,直抵长江南岸。
人们称蛇山为“江南龙脉”,“龙头”即黄鹤楼。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此铭心镂骨,接纳建楼、挖洞、修塔的措施,来镇龙头、断龙身、压龙尾。
修建无影塔,即其中的一种做法。黄鹤楼一种说法是,无影塔实际上是一种防洪设施。《湖广通志》纪录:“无影塔,塔下有井名浪花井,其脉通江,建塔以安澜焉。”这是说,无影塔的作用,是压住地下水眼,防止它与江水一道兴风作浪。
固然,一座小小石塔,为什么能够镇住波涛汹涌的地下水,也是一道难明之谜。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发作。
太平军和清军,多次在武昌展开鏖战,争夺武昌的控制权。在鏖战中,兴福寺毁于战火之中,寺庙内的绝大部门修建,都遭到了破坏,只有无影塔没有受到多大损害。太平军与清军鏖战1953年,中南民族学院修建校舍时,将兴福寺废址和无影塔圈到校园里。
其时,无影塔已破裂倾斜。于是,当洪山公园修建好后,无影塔便被迁移到洪山公园来。武汉市文物掩护部门在搬迁无影塔时,没有接纳整体迁移的方式,而是先将塔上的每一块石头都编好号,并记着它摆放的位置。
搬迁后,根据这些编号,再重新摆回去,使得它只管保持原状,做到一砖一号,百分百“回复”。文物部门在搬迁无影塔的时候,发现塔内有一尊宋朝铜佛立像和一些散落在佛像边的宋朝钱币。
如今,无影塔里的这尊宋朝铜佛立像珍藏于武汉博物馆内,供中外游客浏览。无影塔的每一块砖头,都有750年历史,是相当珍贵的文物。对于研究古代修建和释教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无影塔的修建时间确凿,可以作为武汉地域古修建断代的重要标尺。1956年,无影塔就被宣布为湖北省文物掩护单元。2013年3月5日,无影塔被宣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元。无影塔身洪山公园是一座位于闹市中的公园,闹中取静,清静幽雅。
无影塔置身洪山公园里,在周围苍翠树木的烘托下,显得古朴肃穆、静谧安宁。不少游客信步走来时,见到无影塔,自觉放慢了脚步。
无影塔的四周被石砌护栏围护起来,不外游客可以进入护栏,与这座有750岁的古老修建亲密接触,照相留念。说来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从无影塔搬迁到洪山公园后,太阳照射时,塔身周边是会有影子的。
本文关键词:鸭脖,yabo,平台,网站,武汉,最古,老的,修建,每,鸭脖yabo平台下载
本文来源:鸭脖yabo平台-www.bjkz6666.com